在灵泉街道的烟火日常里
一场特别的“流动集市”悄然开张
它不卖瓜果蔬菜
专“售”贴心服务与解决方案
迎晖社区创新开启的
“摆摊集民意,收摊解民忧”模式
让“办事难、跑腿远”成为过去式
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效能
精准送达居民“家门口”
您是否曾为办理一个证件来回奔波?是否曾因政策不明而犯难?是否有些“小疙瘩”不知该向谁诉说?在灵泉街道迎晖社区,这些烦恼正被一种充满烟火气的创新方式悄然化解——流动办公“摆摊”模式。
告别“坐等”,主动“下沉”:服务半径归零

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响应灵泉街道深化基层治理、提升服务效能的号召,迎晖社区大胆革新服务理念:
变“坐等群众上门” 为“主动下沉小区”
变“固定窗口办公” 为“流动服务送暖”
社区工作者们化身“流动服务商”,带着政策、带着资源、带着解决问题的诚意,定时定点“出摊”,把办公桌搬到居民楼下,让服务触手可及。
“摆摊”时间表:家门口的服务“营业中”

⏰ 时间:每周二、三、四、五
地点:辖区各小区轮流设点
“商品”清单(服务内容):
✅即时办理:社保认证、部分便民业务。
政策解读:各类惠民政策咨询解答。
矛盾化解:家门口的“和事佬”,现场调解邻里纠纷。
民意直通车:倾听居民心声,收集急难愁盼问题与“微心愿”。
知识科普:结合时令热点,开展实用知识宣传(如征兵政策、食品安全等)。
专属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贴心提供“预约上门”服务,真正实现“服务多跑路,居民零跑腿”。
“收摊”见实效:问题有着落,民心有温度

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摆摊”,更是实打实的“收摊解忧”。每一次“出摊”,都是一次民意与服务的双向奔赴。
以7月21日在阳光熙苑小区的“首秀”为例:
精准“集货”
现场收集居民诉求2件。
高效“出货”
其中1件诉求当场圆满解决。
持续“跟进”
另1件复杂诉求,社区已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全力推进中。
增值“服务包”
同步开展夏季征兵政策宣传与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科普,引导居民签订《开远市食物中毒防控告知书》,筑牢安全防线。
灵泉街道:让“零距离”成为基层治理的温暖底色

迎晖社区的“流动办公”模式,是灵泉街道深耕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生动缩影。它不仅是服务形式的转变,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级:
●从“管理”走向“服务”
●从“被动”走向“主动”
●从“距离感”走向“零距离”
流动的是服务点位,凝聚的是社区温情;摆下的是办公桌椅,收获的是民心所向。
迎晖社区的“流动集市”仍在继续,它满载着灵泉街道为民服务的初心与决心,驶向下一个小区,温暖下一户居民。
一直以来
灵泉街道积极鼓励各村(社区)
立足实际
大胆探索
创新服务模式
提升治理效能
我们相信
这份“零距离”的温暖
必将在灵泉街道的沃土上广泛播撒
在每一个村(社区)生根发芽
绽放出更多基层治理创新的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