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远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以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中,与实现“四个走在前列”相结合,民族团结进步与高质量跨越发展同频共振,实施“一把手工程”“普惠工程”“凝心聚力工程”三大工程,落实“部门联动”“共建共创”两项机制,深入开展“十二进”活动,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全面汇聚起33万各族群众携手前行的正能量。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二进”全覆盖、显亮点,2020年成功创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近年来,全市共创建示范点299个,其中: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2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9个。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覆盖,机关、乡镇、社区、学校、宗教活动场所、景区全部创建为市级以上示范点。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市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平稳发展、改革有序推进、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睦和顺,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10强县之列,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认同感全面提升,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携手共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绚丽画卷。
建立并落实“部门联动”“共建共创”两项机制,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6+N”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村、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警)营、进医院、进景区、进园区、进监狱、进家庭等“十二进”,严格按照创建测评指标规范完善台账。“十二进”涌现出一批特色、亮点:大庄乡营造立体化、无死角、全覆盖的社会面民族团结浓厚氛围,全面开展“小喇叭”工程,分3个时段每天持续播放时事新闻、国家政策、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以民族团结示范广场为平台,组织全乡各族群众开展“同唱一首歌、共筑中国梦”、植树日、运动会、“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等活动。驻开某部在全市开展“红军精神进万家”活动,深入部分企事业单位进行国防知识教育,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工作,帮助定点挂钩的扶贫村——羊街乡宗舍村(彝族村)修建蔬菜种植基地、灌溉水渠、机耕路等。高效现代农业园区采取“园区+企业+农户”的模式,向农户租用土地,并为园区周边村寨群众提供了600个长期就业岗位、3000个季节性岗位,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园区周边的黑泥地村为典型代表的村组,将土地租给企业的同时,积极到园区务工,既有地租收入,又有务工收入,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企业与乡村共创共建,共同发展,共享创建成果。
通过典型示范以点面横断面带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全市23所宗教活动场所深入开展国旗国歌、党报党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等“五进”活动,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自觉性进行一步增强。将民族团结纳入中小学课程,全市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每班一个宣传黑板报、每班一次主题班会、每人一份手抄报“三个一”宣传活动。组织医务人员深入村寨开展义诊,示范医院设立“少数民族就诊咨询台”,为少数民族患者提供双语服务。社区强化“党建+民族团结”工作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党建工作,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互融和谐。全市71家机关单位全面开展“进机关”。监狱积极开展题民族知识专题讲座、看民族影片、讲民族英雄故事、学唱民族团结歌曲等“七个一”活动。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挖掘各民族“一起走过”的开远故事,生动展现各民族“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共同铸牢“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